找到相关内容1325篇,用时2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对慧远在《大乘大义章》中佛学立场的再检讨

    灭度,最后才开演法华经会三归一之旨呢?罗什认为,诸佛此一安排有其深刻之用意:  一者秘《法华》义故,多令众生乐小乘法,得于解脱;二者欲使菩萨直趣佛道,不令迂回。所以者何?阿罗汉虽疾证无为,尽一切漏,...欲独取涅槃。虽知一切中涅槃无为,但以时未至故,是名菩萨。于众生中,大悲之至,所谓得涅槃味,而不取证也。[56]  由于菩萨的发心不同于二乘,既有上求佛道的强烈意志,又有下化众生的广大悲心。因此即使学...

    吴 孟 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43361693.html
  • 法脉——教派:法相唯识宗之中国命运

    严谨细密的逻辑分析方法。它把世界上森罗万象,包括物质理象和心理现象,归纳为“五位百法”(如心法八、心所有法五十一、色法十一、心不相应行法二十四、无为六等等);其思想、内容则...宗思想独特的哲学语言。在这种强大权势的关抚之下,唯识哲学所包裹着的批判思想内核,因此没凸现。尽管玄奘被尊为“国宝”,但是他也有出入宫掖、陪从京洛、尘俗牵涉而烦害译事的苦恼。在...

    李向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45461717.html
  • 鸠摩罗什的中观般若思想

    。   智即是菩提,能知他人心想。实相是智之因,亦可名知他心。罗什认为实相寂灭无为。所以他又在注《维摩诘经》时说:   寂灭甘露,即实相也 。   寂灭之相,不可取,不可舍,即知诸法如相,性自尔故...诲人不倦”时,罗什说:   无我则众生空,空而非无,故诲人不倦也 。   譬如高原陆地,不生莲华;卑湿淤泥,乃生此华。如是见无为,入正位者,终不复能生于佛法;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。又如殖种于空,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81961909.html
  • 新唯识家 熊十力

    出于其宗教出世思想的需要而割裂体用之关系,主张区分有为无为、生灭法和不生灭法,认为现象是生生灭灭,而本体是不生不灭的,现象是 有为的、本体是无为的。“这样一来,形上的本体界与形下的现象界,似成对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84661926.html
  • 佛学理论中有“本体论”学说吗?

    背后的实相为目标,因此,更倾向于直觉体认的方式。两大系统的教理着眼点虽有不同,但无非佛教的“一体两面”,都是为启发众生觉悟而设,是相辅相成的。  从原始佛教缘起(pratitya- samutpada...在后来译成汉语时添加上去的,以形容“如是呈现的状况”。真如,主要被用于描述诸法的存在状态。例如,《杂阿含经》(samyuktagama)说:  若佛出世,若未出世,此(指缘起)常住,法住法界……。此...

    夏金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94161943.html
  • 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海尘菩萨所发的五百大愿

    。  愿我以无为寂灭之方式行精进波罗蜜多,观一切有为为空性。  愿我能行菩萨道永不退转,为断一切障碍修持空性,以此行禅定波罗蜜多。  愿我能接受一切无生空性,行智慧波罗蜜多。过去、未来诸菩萨以欢喜...以各种供品供养世尊,且于拘留孙佛教下出家,精进持戒、闻、修持等持,并为趋入恶道、造不善业诸众宣讲佛法,使之调柔身心,接受我之劝化。  愿我于如来教法隐没时,以任运自成方式广做如来事业。  从今乃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01261978.html
  • 《俱舍论》史略及其价值

    四谛"为纲领的。全论分为八品,即:界品、根品、世间品、业品、随眠品、贤圣品、智品、定品,前二品是总论,后六品是别明。现将各品的大意略述如下:  第一分别界品,先总说了四谛(即有为、无为)的自体,后以...佛教之大成、较为成熟的一部重要论著。因其既是以有部教学为主,又以经量部与大众部之学说加以批判,对于理解部派佛教及大乘佛教基础,价值甚大,故广受大小乘学者之珍视。论中之内容,含摄了宇宙万,从有情世间到器...

    振 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05762032.html
  • 《维摩诘经》的圆顿法门--从无住本立一切

    不尽有为、不住无为”、“证入绝对的境界--悟入不二法门”这四个理论架构,就是基于“无住”的三层涵义的正、反、合的结果,所以本文说,都是“从无住本立一切”所开展出来的。这样的论述是依贝蒂所谓的客观性要求...菩提。  接著众香菩萨祈请佛陀说法,佛陀便开示,为大家解说“有尽无尽解脱法门”,也就是说菩萨应该“不尽有为,不住无为”(〈菩萨行品〉,页554中)。所谓“尽”,是指一切“有为”,也就是世间,世间的...

    刘昌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14262078.html
  • 试论南宋志磐的佛教史观——以《佛祖统纪》为中心

    菩萨,神通智慧岂容思议,以由未证圆位被斥为权。又初地不知二地举足下足。一切圣贤,皆以无为而有差别。然则议山外者,请以此意恕之。(30)   仁岳入知礼之门十馀年,初助知礼弘阐山家派学说。后因不满知礼...是由解释佛的三身而推演开来的重要理论。如荆溪《华玄义释籖》云:   今之法聚,以本迹为要。……故章安述大师意,得经文心。故《玄义》五章,莫过本迹。(7)   作为天台...

    宋道发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00762529.html
  • 中观因果论蠡测

    我所,若无我,则无我所。[42]  在这有为空、无我的同时,当知无为之涅槃法亦空,理由是《十二门论》中说:  此五阴灭,更不生余五阴,是名涅槃。[43]  《中论》云:  受诸因缘故,轮转生死中;不受诸因缘,是名为涅槃。[44]  涅槃、如来本自自空、本自无生,无生法是相对于有生而立的假说;而有为的生法空,则无为的施设也就不能成立了。所以说:  非阴非离阴,此彼不相在;如来不有阴,何处有如来...

    悟 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42362663.html